5G网络建设需要持续创新
就如同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演进过程,在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但电池技术又迟迟没有突破性革命的情况下,各路智能手机厂商纷纷将目光转移到了充电技术的革新上。因为无论功能多么强大,硬件多么领先的智能手机,没有了电能的支持,它一样只是一块“板砖”,而5G基站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5G拥有三大原子能力,即eMBB:enhance Mobile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ultraReliable &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mMTC:massive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海量机器类型通信,以应对三大应用场景,构建万物互联的全联接世界。但是5G这么好,它也遵循一个对立统一的规律,“人无完人”,5G也有让人头疼的缺点。
首先,昂贵的成本问题。运营商建设5G网络成本压力巨大是人尽皆知的事情,简单算一笔帐,按照此前中国移动采集单座5G基站的价格大约为16万元,同时根据公开预测5G基站数量是4G的两倍计算,5G要完成像4G相同的覆盖效果大约就需要1000万个基站,那么算下来5G基站的采购总投入将达到1.6万亿,可谓是一个天文数字。
然而,这还仅仅是电信运营商采购设备所需支出的成本,并不包括网络建成之后的电费、维护费、人工费、场地费等等。因此,通过各种创新方式降低网络部署的成本支出就成了各大运营商削尖脑袋要做的事情。比如,在基站的供电与业务传输中,传统方案是运营商通过复合光缆引入外市电,每年公布的基站光缆采集项目通常动辄就是几千万芯公里,这笔钱如何有效的省去?
其次,网络部署效率问题。不谈光缆采购以及人力维护耗资甚巨,在基站建设的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外市电引入或改造周期太长而影响基站开通的进度。比如,众所周知5G最大的一个卖点就是灵活部署能力,通过大带宽、低时延、海量链接可以随时随地的连接任何物联网设备,但是,5G基站本身却很难做到随时随地的灵活部署,因为移动通信基站并不只有基站设备,而是包括机房、电线、铁塔桅杆等在内的完整的结构部件,其中供电设备十分重要,而在抗险救灾、大型晚会、体育赛事等场景中,怎样省去“最后一根电缆”呢?因而探索在不同环境网络部署的速度和灵活性也是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